信息化软件 企业管理 营销管理 业界消息 标签索引

成本决策

2009-02-17

成本决策(Cost Strategical Decision)

成本决策: 什么是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是指依据掌握的各种决策成本及相关的数据,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成本决策与成本预测紧密相连,它以成本预测为基础,是成本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职能,它对于正确地制定成本计划,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本决策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可行性研究中的成本决策和日常经营中的成本决策。由于前者以投人大量的资金为前提来研究项目的成本,因此这类成本决策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更加紧密;后者以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前提,以合理且最低的成本支出为标准,属于日常经营管理中的决策范畴,包括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产品最优组合的决策、生产批量的决策等。

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的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成本决策的程序

成本决策一般可按以下基本程序进行:

1、提出问题

2、确定决策目标

3、拟定方案

4、分析评价

5、优化选择

6、纳入计划

(二)成本决策应注意的问题

从成本决策的程序可看出,成本决策不是瞬间的决定,它有一个过程,成本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系统分析过程,决策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成本决策不能主观臆断

2、成本决策必须目的明确

3、成本决策必须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成本决策: 与成本决策有关的成本概念

单纯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产品成本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属于历史成本,必须在账簿中予以反映,而成本管理更侧重于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关注未来成本可能达到的水平,成本决策中常常考虑与决策有关的成本概念,这些成本概念统称为相关成本。相关成本与成本核算中的产品成本概念不同,首先相关成本所属概念多样化,是与决策有关的一系列成本概念的总称,如机会成本、差量成本、专属成本、重置成本等;其次这些与决策有关的成本概念一般无须在凭证和账簿中反映,但决策中必须考虑。

(一)差量成本

差量成本又称为差别成本,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差量成本是指两个不同备选方案预计未来成本的差额。如零部件自制较外购所增加的成本。这类成本是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狭义的差量成本有人将其称为增量成本,是指由于方案本身生产能量(产量的增减变动)利用程度不同而表现在成本方面的差额。在相关范围内,由于固定成本保持不变,狭义差量成本等于相关变动成本,即单位变动成本与相关产量的乘积;如果突破相关范围,则狭义差量成本不仅包括变动成本差额,而已包括固定成本差额。

(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企业中的某种资源常常有多种用途,即有多种使用的“机会”,但用在某一方面,就不能同时用在另一方面,因此在决策分析中,必须把已放弃方案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作为被选取方案的机会成本,这样才能对中选方案的经济效益做出正确的评价。

例如某公司准备将其所属的商店改为餐厅,预计餐厅未来一年中可获收入 100 000元,成本支出为40 000元,利润为60 000元。如果仅分析至此并不全面,实际中还应考虑原商店的预计收益,并以此作为餐厅的机会成本,如果改为餐厅后,预计的利润值高于原商店的预计收益,则应开设餐厅,否则保留原商店。由此可见,机会成本决策中不容忽视,优选方案的预计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否则所选中的方案就不是最优方案。

实际中如果某项资源只有一种用途,则其机会成本为零。如自来水公司或煤气公司的地下管道只有一种用途,故其机会成本为零。

(三)专属成本

专属成本又称特定成本,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备选方案的固定成本。如零部件自制时所追加的专用工具支出等。这类成本与特定的方案相联系,决策中必须考虑。

(四)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目前从市场上购买同一项原有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这一概念常常用于产品定价决策以及设备以旧换新的决策。例如:某公司某一库存商品的单位成本为25元,重置成本为27元,共1000件,现在有一客商准备以单价26元购买全部该种库存商品,如果只按库存成本考虑,每件可获利 1元,共计1 000元,但如果该公司销售的目的是重新购进,则在此应该考虑的是重置成本而不是库存成本,按重置成本计算,该公司将亏损1000元。由此可见,企业在进行价格决策时应考虑重置成本而不是历史成本。

(五)无关成本

无关成本是相关成本的对立概念,是指与决策无关的成本。为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决策中必须区分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凡无关成本决策中不予考虑;可以剔除。包括沉没成本、共同成本等。

1、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又称沉入成本或旁置成本,是指那些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已经发生并支付过款项的成本。这类成本由于已经发生,并记入账簿,与现在的决策无关,因此是典型的无关成本,决策中不予考虑。一般大多数固定成本属于沉没成本,但新增的固定成本为相关成本;另外某些变动成本也属于沉没成本。例如半成品无论是自制还是外购,所涉及的半成品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已经发生,因此为沉没成本,决策中不考虑。

2、共同成本

共同成本是指那些由多个方案共同负担的固定成本。由于这类成本注定要发生,与特定方案的选择无关,因此在决策中不予考虑。如企业计提折旧费及发生的管理人员工资等。

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的方法

成本决策的方法很多,因成本决策的内容及目的不同而采用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有总额分析法、差量损益分析法。相关成本分析法、成本无差别点法、线性规划法、边际分析法等。

(1)总额分析法

总额分析法以利润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按照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模式计算利润,由此决定方案取舍的一种决策方法。之所以称为总额分析法,是因为决策中涉及到的收入和成本是指各方案的总收入和总成本,这里的总成本通常不考虑它们与决策的关系,不需要区分相关成本与无关成本。这种方法一般通过编制总额分析表进行决策。

此法便于理解,但由于将一些与决策无关的成本也加以考虑,计算中容易出错,从而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因此决策中不常使用。

(2)差量损益分析法

所谓差量是指两个不同方案的差异额。差量损益分析法是以差量损益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由差量损益决定方案取舍的一种决策方法。计算的差量损益如果大于零,则前一方案优于后一方案,接受前一方案;如果差量损益小于零,则后一方案为优,舍弃前一方案。

差量损益这一概念常常与差量收入、差量成本两个概念密切相联。所谓差量收入是指两个不同备选方案预期相关收入的差异额;差量成本是指两个不同备选方案的预期相关成本之差;差量损益是指两个不同备选方案的预期相关损益之差。某方案的相关损益等于该方案的相关收入减去该方案的相关成本。可见决策中确定的差量收入。

差量成本以及差量损益必须坚持相关性原则,凡与决策无关的收入、成本、损益均应予以剔除。

差量损益的计算有两个途径,一是依据定义计算,二是用差量收入减去差量成本计算,决策中多采用后一方式计算求得。差量损益分析法适用于同时涉及成本和收入的两个不同方案的决策分析,常常通过编制差量损益分析表进行分析评价。

决策中须注意的问题是,如果决策中的相关成本只有变动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接比较两个不同方案的贡献边际,贡献边际最大者为最优方案。

(3)相关成本分析法

相关成本分析法是以相关成本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由相关成本决定方案取舍的一种决策方法。相关成本越小,说明企业所费成本越低,因此决策时应选择相关成本最低的方案为优选方案。

相关成本分析法适用于只涉及成本的方案决策,如果不同方案的收入相等,也可以视为此类问题的决策。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编制相关成本分析表进行分析评价

(4)成本无差别点法

成本无差别点法是以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作为最终的评价指标,根据成本无差别点所确定的业务量范围来决定方案取舍的一种决策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只涉及成本,而且业务量未知的方案决策。

成本无差别业务量又称为成本分界点,是指两个不同备选方案总成本相等时的业务量。

如果业务量X的取值范围在0<X<X0时,则应选择固定成本较小的Y2方案;如果业务量在X>X0的区域变动时,则应选择固定成本较大的Y1方案;如果X=X0,说明两方案的成本相同,决策中选用其中之一即可。

应用此法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备选方案超过两个以上方案进行决策时,应首先两两方案确定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然后通过比较进行评价,比较时最好根据已知资料先做图,这样可以直观地进行判断,不容易失误,因为图中至少有一个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没有意义,通过做图,可以剔除不需用的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综合判断分析

(5)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法是数学中的线性规划原理在成本决策中的应用,此法是依据所建立的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决策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具有线性关系的组合规划问题。基本程序如下:

确定约束条件。即确定反映各项资源限制情况的系列不等式。

确定目标函数。它是反映目标极大或极小的方程。

确定可能极值点。为满足约束条件的两方程的交点,常常通过图示进行只管反映。

进行决策。将可能极值点分别代入目标函数,使目标函数最优的极值点为最优方案。

(6)边际分析法

边际分析法是微分极值原理在成本决策中的应用,此法是依据微分求导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决策方法。主要用于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等问题的决策。基本程序如下:

建立数学模型

对上述函数求导

计算上述函数的二阶导数

成本决策: 成本决策方法的实际运用

1、新产品开发的决策分析

新产品开发的决策主要是利用企业现有剩余生产能力或老产品腾出来的生产能力开发新产品,对不同新产品开发方案进行的决策.这时,应采用差量损益分析法。

2、亏损产品应否停产决策分析

某种产品发生亏损是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亏损产品按其亏损情况分为两类,一是实亏损产品,即销售收入低于变动成本,这种产品生产越多,亏损越多,必须停止生产;但如果是国计民生急需的产品,应从宏观角度出发,技术亏损仍应继续生产;另一类是虚亏损产品,即销售收入高于变动成本,这种产品对企业还是有贡献的,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决策。这时,应采用差量损益分析法。

3、半成品是否进一步加工决策分析

半成品是企业连续生产的中间产品,有的既可以直接出售,也可以对其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如纺织业的棉纱等。当然,完工产品的售价要比半成品售价高些,但继续加工要追加变动成本,有时还可能追加固定成本。对于这类问题的决策,需视进一步加工后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进一步加工过程中追加的成本而言,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继续加工方案较优;反之。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应选择直接出售半成品的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决策中必须考虑半成品与产成品数量上的投入产出关系,以及企业现有的进一步加工能力。这时,应采用差量损益分析法。

4、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决策分析

联产品是指利用同一材料,经过同一加工过程生产出来的若干种经济价值较大的多种产品的总称。通常联产品产出结构比较稳定,在分离后,有的联产品可以直接出售,有的可以继续加工再出售。联产品分离前的成本称为联合成本;分离后的继续加工的成本称为可分成本。进行此类问题的决策与半成品是否继续加工的决策类似,联产品分离前的联合成本属于沉没成本,决策中不予考虑,只有继续加工发生的可分成本才是决策相关的成本。这时,应采用差量损益分析法。

5、合理组织生产的决策分析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经常会受到设备能力、原材料来源、动力、能源及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限制,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生产资源,并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以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这类问题就是合理组织生产的决策分析问题,可以用线性规划法对此进行分析评价。

6、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分析

企业零部件的取得有两个途径,一是自制,一是外购。在既可自制又可外购的情况下,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讲,就存在是自制合算还是外购合算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决策不需考虑原有的固定成本,它属于沉默成本,与决策无关,只要比较两个不同方案的相关成本即可。这时,应采用相关成本法。

7、采用几种工艺的决策分析

企业生产的产品或零件可能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案进行生产或加工。在选择比较先进的生产方案时,一般设备比较先进,其单位变动成本可能较低,但固定成本会很高;而选择比较落后的生产工艺方案时,虽然固定成本较低,但单位变动成本却较高。不同工艺方案的选择与一定的产销量范围相联系。对于这类问题的决策可采用成本无差别点法进行分析比较。

8、最佳订货批量的决策分析

实际经营中,企业为了不使生产中断,需保持一定的存货,这样某种存货就存在全年采购几次,每次采购多少的问题,即订货批量(Q)的决策问题。与订货批量相关的成本是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

订货成本是指为取得购货订单而支付的成本。如支付的办公费、差旅费、电报电话费和邮费等。如果每次订货的成本为已知,全年该项存货的年需要量为确定值,则订货成本与订货批量的关系有如下公式:

年订货成本=某存货全年需要量÷订货批量×每次订货成本

储存成本是指为保持存货而发生的成本。如存货占用资金应计的利息,仓储人员工资、保险费及存货破损和变质的损失等。如果某种存货的单位年储存成本为已知,则储存成本与订货批量的关系有如下公式:

年储存成本=平均储存量×单位年储存成本

=订货批量÷2×单位年储存成本

订货成本与订货次数直接相连,而储存成本却与订货批量直接相连,由此决定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随订货批量的增减变化而呈相反方向变动,当每次订货的数量逐渐增测4,全年的订货次数将减少,这样订货成本也随之减少,而储存成本却随着订货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反之,当每次订货的数量逐渐减少时,全年的订货次数将增加,由此导致订货成本随之增加,但储存成本却随着订货数量的减少而减少。由于订货成本与储存成本的变动性质相反,因此就存在全年订货几次,每次订货多少最为合理的最佳订货批量的决策问题。所谓最佳订货批量是指使存货相关总成本最低时的订货批量。对于此类问题的决策可以采用边际分析法进行决策。

假设企业所购存货足以满足生产之需要,即不存在缺货现象;另外还假设存货能够集中到货,而不是陆续到货。在这种情况下,与订货批量有关的成本可以用公式表示。

9、最佳生产批量的决策分析

成批生产企业通常存在全你那应分几批组织生产,每批应生产多少件产品最为经济合理的决策问题。这类问题的决策类似于最佳订货批量的决策,可以利用边际分析法进行决策。

最佳生产批量决策时考虑的相关成本有两个:调整准备成本和储存成本,至于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成本,与此决策无关,不必考虑。调整准备成本是指每批产品投产前为做好准备工作而发生的成本。如产品生产前发生的调整机器、准备工具模具。清理现场、布置生产线等的成本支出。这类成本每次的发生额基本相等,它与生产数量没有直接联系,而与批次成正比,批次越多,调整准备成本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储存成本是指产品或零部件在储存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如仓库及其设备的维修费、折旧费、保险费、保管人员工资、利息支出等。这类成本与批次的多少无直接联系,而与生产批量成上比变化,批量越大,储存成本就越高;反之,则越低。显然调整准备成本及储存成本随生产批量的变化而呈相反方向变动,生产批量越大,储存成本越高,但调整准备成本则越低。如果产品或零部件的全年生产量、每次调整准备成本、单位产品或者部件的年储存成本为已知,全年发生的调整准备成本和储存成本与每批生产批量Q的关系用公式表示。

由于调整准备成本与储存成本是性质相反的两类成本,因此存在最佳生产批量的决策问题。最佳生产批量是指与生产批量有关的全年调整准备成本和全年储存成本之和最低时的生产批量。

如果企业用同一生产设备轮换分批生产几种产品或零部件,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简单的套用上述公式来计算每种产品或零部件的生产批量,因为它们每批的最佳生产批量不尽相同,而批次却应保持一致。可以依据年调整准备成本和年储存成本之和最低原理来确定其共同的最佳生产批次,利用微分极值原理进行推导。

10、最佳质量成本的决策分析

产品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产品质量好,则产品畅销;否则,质量差,则产品滞销。但过高且过剩的质量会使产品成本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因此存在产品最佳质量成本的决策问题。

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质量损失成本和外部质量损失成本四项内容。所谓预防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新产品评审费、质量审核费、质量情报费和质量奖励费务所谓检验成本是指为评估和检察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如进货检验费、产品试验费、产品检查费等;所谓内部质量损失成本是指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损失成本。如报废损失、返修损失、事故分析处理费等;所谓外部质量损失成本是指产品销售后,因产品质量不过关而发生的费用支出。如赔偿费用、退货损失、保修费用和折价损失等。

预防和检验成本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会上升,而内部和外部质量损失成本则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却明显下降,由于这两类成本性质相反,因此就存在最佳质量成本的决策。所谓最佳质量成本是指使得质量成本四项内容之和最低时的质量水平。

如果以F表示单位产品成本的内部质量损失,r表示合格品率,(1-r)表示废品率,则每件合格品负担的质量损失成本川的计算公式。



相关链接
全面预算护驾企业节流“过冬”2009-02-16 废弃和生置法2009-02-23
获利能力2009-03-03 效率性审计2009-02-02
财务信息化下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转换2009-03-12 市场营销决策2009-03-17
偿债能力2009-04-03 BPR对财务管理的影响2008-12-26
增值表2009-04-13 中小企业融资的12种方式2008-12-23
企业管理目录
企业管理 战略规划 评标选型 项目管理 实施运维 人力资源 培训考核 时间管理 绩效薪酬 流程管理 财务管理 企业文化 协同商务 信息安全 采购管理 资产管理
网站首页 文档首页 信息化软件 企业管理 营销管理 业界消息 标签索引
Copyright © 2005-2010   深蓝信息化知识文档中心   http://www.upblue.com